他走到张婶的门前,轻轻敲了敲门。过了一会儿,门开了,张婶那张满是皱纹的脸出现在门后。她看到沈重,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重子,怎么这会儿有空来我这儿啊?”
沈重笑着点头,手里提着一些新鲜的水果,“张婶,最近没怎么见您,过来看看您,顺便陪您聊聊天。”
张婶把他让进了屋,屋里依旧是简单朴素的陈设,和聋老太太的房间有几分相似。沈重坐下后,张婶端出了一杯热茶递给他,两人简单寒暄了一番,沈重决定直接进入正题。
“张婶,最近聋老太太的事,您也知道了吧。”沈重斟酌着语言,语气里带着几分沉重。
张婶的脸色稍微黯淡了一些,她点了点头,轻声叹息道:“是啊,老太太走了,院子里安静了不少。我这些天一直想着她,她一辈子不容易,一个人走得那么孤单,心里真不是滋味。”
沈重听了,心中也是一阵酸楚。他知道张婶和聋老太太关系极好,两人平时总是一起晒太阳、唠家常。如今老太太不在了,张婶的孤独感只会更强烈。
“张婶,”沈重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我最近在想,咱们院子里的老人们像您和聋老太太这样,老了以后都没什么人照顾。我们年轻人工作忙,平时照顾不过来,您有没有想过,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大家晚年过得更舒心一些?”
张婶听到这里,微微一怔,随即苦笑了一下,“重子啊,咱们这帮老人,都习惯了独自过日子。说实话,能有你们年轻人来看看,我们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别的,我们也没啥奢求。”
沈重看着张婶那双浑浊的眼睛,心里一阵揪痛。他明白,这不仅仅是谦虚,而是老人们长久以来的无奈和对现实的妥协。他想让他们过得更好,却不知道该如何劝说。
“张婶,我和雨柱最近商量着,想在院子里搞点活动,大家平时能多聚聚,互相陪伴。还有,如果您有啥需要帮忙的,或者心里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您尽管说,我们一定会尽力帮忙。”沈重尽量让语气听起来轻松一些,但心中却是忐忑的。
张婶听了这番话,眼中闪过一丝意外,她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慢慢开口:“重子啊,你有这份心,婶子心里明白。其实我们老人也不是不愿意热闹,只是怕麻烦你们年轻人。你们忙了一天,回家还要照顾我们,心里真是过意不去。”
沈重心里涌起一股暖意,他知道张婶说的是真心话,但也正是这种态度让老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孤单。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情况,“张婶,您别这么说。我们做这些不是麻烦,而是心里想要做的。大家一起,院子里也能更热闹,咱们这四合院就是一个大家庭,不是吗?”
张婶微微一笑,眼角有些湿润。她点了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感动,“好啊,那婶子就听你的。以后要是有啥活动,您喊我一声,我一定去。”
沈重松了一口气,心里也踏实了许多。他陪张婶聊了很久,直到天色渐暗才告辞离开。回到自己的房间后,沈重感到一阵满足,他知道,张婶的回应是一个好的开始。
接下来的几天,沈重和何雨柱忙碌地在四合院里走动,逐个拜访那些老人们,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虽然有些老人一开始并不愿意打扰年轻人,但在沈重和何雨柱的耐心劝说下,渐渐地,他们也开始敞开心扉,愿意参与到院子的活动中来。
沈重发现,每个老人都有自己内心深处的故事和孤独,而他们之所以不愿意打扰年轻人,更多的是因为不想被看作是负担。然而,在一次次的交谈中,沈重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他们心中依然渴望温暖,渴望被关心,只是因为岁月的磨砺,他们学会了将这种渴望深深埋藏起来。
有一天,沈重带着一些吃食去了住在南厢房的刘爷爷家。刘爷爷是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年轻时是工匠,手艺精湛,如今却因为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很少出门。沈重推开门时,看到刘爷爷正坐在窗前,手里拿着一块旧木头,似乎在雕刻着什么。
“刘爷爷,您在忙什么呢?”沈重轻轻地问道。
刘爷爷抬起头,看到沈重,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是重子啊,快进来。爷爷没啥事,就闲着无聊,随便弄点小玩意儿打发时间。”
沈重走近一看,刘爷爷手里雕刻的竟是一只精致的小木鸟,栩栩如生。他不禁赞叹道:“刘爷爷,您这手艺可真是没得说,怪不得年轻时您是我们这一片最有名的工匠。”
刘爷爷笑着摆了摆手,谦虚地说道:“哪里哪里,老了老了,手脚不灵便了,就这点小手艺,还能拿得出手?”
沈重笑着说道:“刘爷爷,您这是谦虚了。我看您这手艺,可一点没退,真是厉害。”
刘爷爷的笑容中带着一丝满足,但随即又露出几分落寞,“重子啊,其实啊,爷爷也就是图个心里安慰,老了,也不知道还能干多久。儿女们忙,平时也没啥人来,只有这些木头陪着我。”
沈重心里一紧,他知道刘爷爷的心思,和聋老太太一样,这些老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常常让他们无所适从。他想了想,决定把自己和何雨柱的计划告诉刘爷爷。
“刘爷爷,我们最近在想,能不能在院子里搞点活动,大家平时多聚在一起,互相聊聊天,解解闷。您觉得怎么样?”
刘爷爷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沉默了片刻,然后轻轻叹息道:“重子,你有这心,爷爷很高兴。不过,我们这些老人,习惯了清静,也不知道这些活动能不能适应。”
沈重和刘爷爷的对话让他意识到,尽管这些老人们看似对热闹活动抱有怀疑,但他们内心深处仍然渴望参与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