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泣不成声道:“还不都是弘农杨家干的好事,我村中本有村民千余人,世代居住在此,那老杨彪见此地风水好,要改做自家坟地,强令我等迁出,当时的村长进城报官,却没了下落,从那以后,官府每隔一段时间就来征税,要钱要粮,村里的百姓扛不住,只能搬走,这地就慢慢荒废了下来。”
陈群道:“此事官府户籍、粮册上为何没标注?”
“不这样怎能压榨我等百姓?自建安四年此地便不足百人了,可郡守严大人,每月仍遣人催讨,东头的严平村、陈头村、下涧村都是这般光景,老夫有没有说谎,大人遣人一看便知。”
陈群暗暗心惊,遣从者护送老人回馆驿安歇,又往其他几个村子探查去了。
弘农太守府,严韩闻知消息,遣人飞报洛阳,杨彪便唤众人商议:“诸葛亮派陈群为使,往弘农探查,此人先查官仓又往乡下,若真让他查出些由头,如何是好?”
杨修道:“父亲莫慌,官府的文书、粮册等等,我早命杨俊整理好了,陈群查不出道道,至于那些贱民,世居弘农,谁家没个亲朋好友?派几个衙役便可镇住,即便真查出些什么,叫杨俊焚仓便是,何必忧虑?”
杨彪从之,修书一封,遣人送与严韩。
弘农这边,陈群走遍四下乡镇,终于摸清了底细,回到馆驿,稍事休息,便唤陈泰道:“遣人去唤杨俊来见我。”
陈泰道:“此人乃杨氏一门,父亲问他又有何用?”
“为父此意正欲绊他在此,你带人往官仓,务必查清这几个村子的账目,缴了多少钱粮,我有大用。”
陈泰领命而去,不多时,杨俊到,陈群就命人设宴款待,又唤女乐助兴,全不提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