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河畔讲学

只道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白野又折了一支油菜花,然后在二女的期待的注视下,插在了陆游的头上,转身就跑。

“哈哈...”

“站住!”“别跑!”

“我和你拼了!”

白榆摸了摸耳边的菜花,笑眯眯的带着最小的赵汾也加入了追逐,先不和郎君一伙,就一会儿...

跑累了,也骂累了,一群人围坐在小河边,陈六已经领着人开始布置烧烤架,以及摆弄各种食材调料。

烧烤架也不算是现在的产物,顶多是造型和材质有所不同。

“今日说点什么好呢?”

每天,白野都会给这群小盆友灌输一些自己的理念,也是那晚未与赵颖明言的第三步。

中国社会发展到宋代,工商业文明萌芽已经出现,若此时还有墨家,注定会大放异彩。

而也正是这个阶段,儒家学说,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处于溃散状态。

白野所谓的第三步,就是发表新思想,以期形成文化思潮。

朝廷或是说国家需要的,不是二程,也不是刚才六七岁的朱熹强化后的儒学。

不然只会使农业文明结构更加稳定,诚然有利于统治,却极大的阻碍着发展。

有时候,白野会奇怪,难道中国古代就没有科学么?

在过去的数千年里,中国作为唯一尚存的文明古国,不论公职选拔,私塾教育,诸子百家,又或是经验技术。

无一不是领跑与同时期全球范围。

然而,十六世纪之后的欧洲,反而率先崛起,在文艺复兴的催化下,先一步衍生出了现代科学。

这也致使种花家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史。

明明有着历经几千年的沉淀积累,本应厚积薄发,却为何沦落至此?

春秋战国时期混乱不堪,同时,也诞生了一大批能工巧匠。

诸如以鲁班为首的公输家,以及以墨翟为首的墨家。

可本应欣欣向荣的时代,当时的工匠们却面临着无比尴尬的三个局面。

第一便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体系,看不起手艺人。

包括当时的统治阶层在内,将这些工匠手中一些远超于同时代的发明视为奇技淫巧。

无不彰显着手工艺人的社会地位。

第二,一些作坊垄断了这些先进技术,在工匠阶级基本都是文盲的前提下,无形中阻碍了技术的传播与交流。

第三,碍于士农工商的阶级形态固化,工匠们没有学堂,技术的传承只能靠师傅的口口相传。

而大家都知道,师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