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直接对热瓦普做一个大致介绍——形状、音色等。
其二,是对网络信息的提炼能力
换位思考一下,当你远道而来,看见这个被称为“无所不知”的AI,向它提问。结果一个乐器分类的问题它就要思考十多秒。
这样的用户体验,无疑是很糟糕的。
其三,便是徐远风的设想。
他希望1201能在游客问到本地乐器方面的问题时,立马将所问的乐器演奏声作为背景音乐,更加直观地让游客感受到本地的特色音乐。
毕竟用文字描写音乐多少有些苍白无力。
既然定下目标,就要开始解决。
徐远风决定先解决第二个问题——检索速度。
检索速度取决于很多方面——本地数据库大小、网速、网络样本的可靠程度等。AI机器人项目早在大学时就已经开始了研发,那时的机器人还没名字,他和室友还争论过这方面的问题。
他的室友认为,AI应当追求反应速度,作为人类的信息收集工具,最好直接接入各大搜索引擎的百科数据库,以及github等专业性较强的网站,将信息快速输出给人类。
徐远风则坚决反对——曾经某电视节目照搬百科网站上“690战术核显卡一发摧毁整个航母战斗群”的错误信息就引发过一场闹剧,直到今天还是互联网上的一桩“美谈”。
他认为,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AI若是不加分辨地将这些错误信息作为数据库,就会引发大问题。因此,必须通过算法来让AI拥有数据自查的能力,以“孤证不立”作为原则,才能保证AI的准确性。
那时候两人都是血气方刚的学生,最终不欢而散,时隔多年,这个机器人也有了自己的名字——1201。
毕业后,两人虽然常有联系,但都默契地对所有工作相关的事情避而不谈。
在这之后,徐远风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低谷期,直到碰到了尹秋。
“不对,我为什么又想到她了。”徐远风如梦初醒,甩甩脑袋,继续修改着1201的代码。
八年前与室友争论时射出的箭,如今结结实实地命中了他的眉心。经过多次修改,他始终没能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法。
如果一味追求反应速度,如何能保证1201输出正确答案呢?而不追求速度,用户体验如何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