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刘唐从不去多想,当然从他内心底,还是觉得王闻最适合当太子,毕竟这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不是?
看到武松仍旧有些纠结,刘唐笑了起来:“二哥,你须看看白胜兄弟!陛下又不是平夏部那个国主,没有影子的事,也不要多想!”
白胜已经纳了五个妾,然后他就看着八个女儿发愁,原先在东京城久住发福,这几年却又瘦了回去。
其实王伦从未表明任何对太子的不满,儿子还不成年,又不曾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错,但实在是周边小国发生的事情,传到京师后,让许多文武官员也忍不住多想了起来。
西夏国主李乾顺的二子相争,大越李朝的国主李乾德去年年底突然病死,李乾德无子,于是立遗诏以弟弟的儿子李阳焕继位,但是李乾德的弟弟宠爱次子李星,李朝国内政局也跟着动荡了起来。
大理国内同样不安宁,只是与国王段正严无关,而与相国有关。大理国的相国是由高氏权臣把持着,三十多年前高升泰废段正明,建立了“大中国”,临死前嘱咐儿子高泰明还政,高泰明于是拥立了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
二十多年前段正淳出家为僧,让位给儿子段正严,几年后高泰明去世,将相国之位让给了弟弟高泰运,结果四个儿子反对,高泰明的长子高明顺杀叔取而代之,王伦从黄龙府返回东京城不久,高明顺便病死。
于是高泰明的几个孙子又开始内斗了起来。
总之东亚地区诸国家在这一时期似乎都在朝着一个目标比烂,前有辽、宋二帝比烂,然后就是西夏、大越李朝的嗣子之争,大理国的内斗由于高氏的主权,争得也是最高权力的那个位置。
于是周边诸小国,也就王氏高丽国内政局相对安定,因为高丽国主王楷的长子刚刚出生,大约才三四岁。
这让新汉的官员们不可避免地被影响到了心态和想法,万一被他们视为雄主的王伦,也来这么一出,该怎么办才好啊?教大家如何站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