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这些熟悉的人们打过热情的招呼后,他没有丝毫停留,迈着急切的步伐径直朝着自己亲爱的爷爷奶奶家奔去。
此刻,赵建军那慈祥可亲的爷爷奶奶对此毫不知情,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孙子竟然就这样突然出现在眼前。当赵建军终于来到奶奶家门口时,远远地便望见奶奶正端着一个大大的木盆,弯着腰、低着头,全神贯注地蹲在地头里辛勤地摘着新鲜嫩绿的蔬菜。
望着奶奶那张被岁月刻下深深痕迹的苍老面庞,赵建军不禁心头一酸。他深知,奶奶在这淳朴的农村里每日都要操持各种家务农活,日子过得十分艰辛劳累。
其实,孝顺的赵建军早就有过将奶奶接到繁华热闹的城市里一起生活的想法,好让她能够安享晚年,不再如此辛劳。然而,他心里也非常清楚,爷爷奶奶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大半辈子,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而且他们早已习惯了乡村宁静而简单的生活节奏,所以无论如何,他们根本就不愿意离开家乡去到陌生的城市里去享受所谓的舒适生活。
他们爷爷奶奶那一辈,家里的每个人可都分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田地。
倘若这些年轻人真的离开了农村,去到繁华喧嚣的城市闯荡,那么曾经分配给他们的土地将会无人问津、荒芜一片。回想那个时代,大多数地方依然实行着集体农庄制度,人们依靠辛勤劳作挣取工分,而后根据工分多少从大队领取相应的粮食作为劳动成果的回报。然而,如果他们选择走进城市,就意味着将与这一传统的生产方式彻底割裂开来——既无法再获得工分,自然也就难以分到赖以生存的粮食。
尽管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确实非常辛苦,但只要勤劳肯干,一年下来至少能够保证基本的温饱需求,不至于忍饥挨饿。如此看来,即便农村的生活充满艰辛和汗水,却也有着它独特的安稳之处。
假如真的进了城里生活,那就意味着失去了获取工分的机会。而且由于是农村户口,在城市里连基本的供应指标都没有。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如果有人进城居住,无疑会成为沉重的负担。要想维系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往往只能选择前往黑市购买粮食,就像贾家那样。
说到贾家,其中的贾张氏便是拥有农村户口的典型例子。尽管她在农村的田产每年能分得一定数量的粮食,但这些远远无法满足她的食量需求。正因如此,秦淮茹她们一家过去常常不得不在黑市采购粮食来度日。
之前,当贾东旭在世时,他们家中仅有他一人持有城市户口,仅仅依靠这一份指标所提供的粮食份额,怎么可能足够养活全家老小呢?这种情况使得贾家在粮食供给方面始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要知道,那时候贾家的好几个孩子,他们的户口都是跟着秦淮茹走的呢!而秦淮茹本身就是农村户口,按照当时的规定,孩子们自然也只能随其母成为农村户口啦。然而啊,就在那个时候,街道其实是有着一定数量的指标存在的,如果贾家愿意去争取一下,这些孩子完全有可能将户口改成城市户口哟!只可惜呀,贾家觉得这事儿太过繁琐复杂,需要跑这儿跑那儿、办各种手续,实在太麻烦了些,于是便果断放弃了这个机会,最终就没给孩子们把户口给改过来。话说回来,当时的情况跟如今可大不一样咯!那会儿可不像现在这样,粮食供应如此紧张。正因如此,那时的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之间,并没能体现出特别显着的差异来。不管是生活物资的分配还是其他方面,都没有那种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巨大差别的地方。
后来出现那一段艰难困苦的时期,粮食饥荒突然降临,全国上下陷入一片紧张与焦虑之中。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政府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于是开始实行按需分配粮食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