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就隐喻了明末乱世,明清争夺天下的背景。
娲皇氏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顽石去补天,就是有无数的补天济世之才去尝试过挽救这个国家。
唯独留下了这一块没用,弃在一边,这一块就是崇祯皇帝的三皇子朱慈炯。
当时朱慈炯见如此多的济世救民之才都试着去前去挽救国家与民族,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这句之后的【甲戌侧批说: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有此一部鬼话。】
说的就是朱慈炯即使不能去补天倾西北,至少也能去补地馅东南,而不有此一部鬼话,指的就是石头记这本书,可见第一个作者就是这最后一块补天之石。
为何说这本书是一部鬼话呢?通过前文,看到了隐藏在此书反面的血泪历史之后,我们都能明白,作者为何说这书是一部鬼话,满纸荒唐言了。
一日,他的两个老师,方以智与吴梅村来看他。
这就是“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蒙双行夹批:这是真像,非幻像也。该批:作者自己形容。】”
从批语可知,这不是书中故事,而是真实的历史,一僧一道前来看望这最后一块补天之石。
批语也明说了这是作者自己形容的,也就是朱慈炯对自己二位老师的形容。所以我们一定要分清,书中哪些是真事,哪些是幻像。
二位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
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
看到这里我们要明白,这里绝不是朱三太子想要去人间享受荣华富贵,而是求他的两位师傅:“你们都是有大才能之人,希望二位师傅也带我下山去,拯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之际。”
【甲戌侧批:竟有人问口生于何处,其无心肝,可笑可恨之极。】
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甲戌侧批:岂敢岂敢。】
小主,
现在知道这里脂批为何说“岂敢!岂敢”了吧?
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甲戌侧批:岂敢岂敢。】
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甲戌侧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一段的意思,就是当初方以智与吴梅村劝朱慈炯:“还是算了吧!我们知道你想去试一试,可是这么多人都失败了,到最后一定还是一场空,不如不去的好。就把这本《石头记》修好,为大明之亡修一部正史吧!”
所以最后还是两个老师劝阻了朱慈炯,让他放弃了反清复明的愿望,转而来为逝去的大明来修此一部史书《石头记》,以告后人。
那僧说: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