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移驻贵阳

公元1657年十月底,刘文秀见贵州、四川、湖广的局势已经稳定。

而守边大军依旧与清军相持在湖南的武冈、辰州一线,贵阳局势安如泰山。

于是刘文秀上书奏请永历帝移驻贵阳,这样做一来贵阳距离湖南、四川较近,可以便于指挥,二来也可以体现朝廷的进取之心,振奋人心。

十一月,在蜀王刘文秀、黔国公沐天波等人的力主下,刚刚结束对王自奇问题的探究,发布圣旨赦免王自奇等人罪行的永历朝廷又迎来了新的问题。

“诸位爱卿,蜀王请求朝廷移驻贵阳之事,你们怎么看啊?”大殿内,朱由榔坐在龙椅上缓缓开口。

“陛下!”黔国公沐天波出列,开口道。

“朝廷刚刚平息孙可望之乱,云贵人心浮动,而满洲鞑子也虎视眈眈,此时正是社稷危机之时。”

“陛下若肯移驻贵阳,体现朝廷的进取之心,那云贵人心自可大定,若是满洲鞑子不知好歹,敢进犯我西南,朝廷也能就近指挥,从容调度各路大军给予迎头痛击。”

“陛下,黔国公所言极是。”工部尚书王应龙也开口道。

“昆明远在天南,距离辰州、武冈、重庆、成都等地距离太远,朝廷和守边的数万大军呼应不灵,移驻贵阳无论是四川、湖广还是广西有风吹草动,朝廷便能迅速得知,从容应对。”

永历闻言微微点头,他当皇帝已经超过十年了,沐天波和王应龙所说的道理他自然是明白的。

眼见皇帝已经有了意动,沐天波和王应龙二人使了一个眼色,大殿内永历朝廷的高官们一个接着一个出列,向永历阐述移驻贵阳的重要性。

在昆明的永历朝廷中,比较重要的大臣有黔国公沐天波,大学生扶纲、雷跃龙、马吉祥,吏部尚书张佐宸,工部尚书王应龙,户部尚书龚彝。

这些人中沐天波、王应龙、龚彝是孙可望时期的老人了。

黔国公沐天波自不用多说,孙国主在云南都得顾及他的面子,王应龙是大西军的老人,在张献忠时期就担任了大西国的工部尚书,他背后代表的是西营的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