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潜渊症的初步治疗方案

例如多巴胺在大脑中起着调节情绪、注意力、动机和理性决策的作用。

而内吗啡则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增强动机、提升认知功能和促进社交行为,维持个体的心理平衡和理智思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原理比β-MF针剂粗暴,但是胜在可行性高啊,这些前体物质不是什么稀罕物,大部分是可以大批量生产的。

不过,一旦这些小东西的数值高于或者低于某个阈值,整个人体机能还有这具身体的主人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正是因为如此,人体系统对这些化学物质有着非常苛刻的管理,有着诸多屏障来隔绝各种外来物质。

这些屏障基本一根医用针头就能突破,但血脑屏障一直恪守最后一道终结防线。

多巴胺铁定不能突破血脑屏障,不然的话也没冰字打头的成瘾品啥事情了,都框框干多巴胺完事了。

内吗啡倒不是没有希望,但是其性质却极其不稳定,注入人体之后,被某基肽酶看一眼就会被融化。

然而人体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这些化学物质,部分患者确实需要补充这些人体生命必须的化学物质,因此就有科学家想到了办法,要补充多巴胺与内吗啡直接补充合成他们的原材料即可。

这项技术已然成为治疗相关神经系统疾病,诸如如帕金森病、抑郁症、ADHD之类的疾病的常规手段。

这些前体就像是加工成半成品的零件一样,可以通过血脑屏障,送到大脑组装成成品,也就是说,一旦前体多了,就可以在体内合成更多的多巴胺与内吗啡。

更关键的是,部分化学物质因为是前体物质,不会失控,不会拥有类似成瘾品一样变态的成瘾反应,也没有戒断反应,持续时间长,并且一旦不根据规格使用反而会引发各种严重副作用。

然而前体的使用仍然需要严格管制,这一部分受限于神经递质本身的限制,虽然没有生理依赖,但是心理依赖是没办法解决的。

类似适量的运动会引起内吗啡的产生,于是有人会对运动上瘾一样,这是个体趋向积极方向的效果,没法说理。

不过显然没办法让病人去运动产生内源性内吗啡,这不科学也不现实,因此齐院士才干脆的提出了外源性补充前体物质。

但是,外源性补充仍然需要非常谨慎,即便是再微小的疏忽在现在的数量级之下也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