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平定后,夏至改组了政府军和五路军。
五路军彻底解散,政府军只保留下年龄在十八至二十八岁之间的青壮兵员,其他人绝大部分都遣散退伍。
夏至根据田春来的推荐,在政府军里选拔出一批青壮军官,除了陈辉和齐铮两人,还有几位中校团长和少校上尉之类的军官。
田春来被夏至授予上校军衔,统领由政府军改编的青阳防卫军第四师,兵员和其他三个师一样,都是两万五千人。
第四师的驻地定在鹤城,这里向西就是蒙区,向北则是渺无人迹的兴安山脉。
对于华夏的蒙族人,夏至从来没拿他们当生死大敌来看,虽然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几千年,可双方的矛盾无非就是争夺生存空间和生活物资。
一旦这两个条件得到满足,两族的普通民众谁也不愿意战火四起刀兵相向。
战争从来都不是由底层民众发起的,只有那些既能从战争中获利,又不用承受战争伤害的人才会热衷于发动战争。
这种人可以是政客,是商人,是投机者,但唯独不会是精神正常的老百姓。
夏至会像对待华夏人一样对待蒙族人,如果他们还是喜欢唱歌跳舞饲养牛羊,那他们就是青阳政权的好子民。
可如果有人幻想着要重现成吉思汗的荣光,那夏至绝对不介意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钢铁风暴。
蒙古骑弓最大射程虽然理论上能达到二三百米,可过了四五十米就毫无准度可言,和铁胎神机弩三百五十米的有效射程根本没有可比性
更何况防卫军装备的札甲各项性能已经超过了华夏历史上防御力最强的宋代步人甲,蒙古骑弓的远距离抛射根本破不开防御。
真以为有几匹好养活的马,拿着一副弓就天下无敌了?
夏至可没打算修一座长长的城墙来阻挡游牧民族南下,他不喜欢老祖宗们对待游牧民族的战略方针。
明明在军事、人口、经济、政权结构等各方面都占据着绝对优势,可农耕民族却一直处于战略防守地位。
他要主动出击。
华夏历朝历代之所以没能彻底解决游牧民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性价比,皇帝们压根不想劳民伤财的打一场注定没什么收获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