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高澄的历史贡献和评价

最牛皇后 申日晨 1011 字 1个月前

关于高澄被刺的谜案至今都无法解开,只是很多历史学家都对他的死表示扼腕叹息。

后世着名的唐朝丞相魏徵曾这样评价高澄:

“文襄以英明之略,伐叛柔远。于时丧君有君,师出以律。河阴之役,摧宇文如反掌;涡阳之战,扫侯景如拉枯。故能气慑西邻,威加南服。王室是赖,东夏宅心。”

意思是说,文襄帝(即高澄,被追封为文襄皇帝),具有英明雄图大略,成功讨伐叛将侯景,即使父亲崩逝,但能够掌控朝局,且师出有名,统领的军队纪律严明,在河阴之战中,击溃宇文泰,涡阳之战时,横扫侯景有如摧枯拉朽。

所以能镇摄邻国西魏,威名远播南朝,使其不敢妄动,东魏皇室只能依赖他,朝廷因此而归心于他。”

北齐时期的隐士卢思道这样说:文襄帝年纪轻轻就能接掌父亲遗留下来的基业,数次征战,为北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朝史学家朱敬则对高澄的评价:“文襄帝与三国时期的曹丕不相伯仲,都是继承父业,平定四方,为东魏过渡北齐打下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吕思勉则赞叹高澄:“北齐基业,虽创自神武(高欢),而其能整顿内治,则颇由于文襄(高澄)”。

言下之意是说:“北齐的基业,虽然是由神武帝高欢所创造打下的,但是真正能整顿内政,治乱反腐,稳定经济民生的人是因为有文襄皇帝(高澄)。”

高澄在政治方面颇有建树,通过改革官员选举制度、惩治贪贿、整顿吏治、制定法律等手段,巩固了高氏家族的地位,为东魏、北齐间政权的过渡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编制了《麟趾格》的法律规条,对后世律法产生了一定影响。

兴和三年(541年),高澄在麟趾阁和群臣编纂议定了律法《麟趾格》,并颁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