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靖海军再聚首

不到一个月时间,李氏造船厂破土动工了!

无论造船厂还是铁甲舰,耗资都是巨大的。李氏机械虽然有钱,可也扛不住巨大投入,现金流有些紧张。

李建安用北洋的现金流,先期投入六十万两,订购一艘六千吨的铁甲舰,算是预付款。

北洋军工办得如火如荼,商业运营可是一点没闲着。

沈志祥和林书和带着新买的十艘大船,加上之前东江镇的商船,一直在跑着运输。

郑芝龙放弃日本航行,又把几条船兑给北洋。所以北洋运输船队的规模,大小船只有近百艘。

冬去春来,转眼半年过去了。

李氏造船厂已经基本建成,只有大型船坞还有些收尾工程。

军队训练方面,已经非常成熟。

原本七千人的队伍,淘汰近两千人,还剩下五千官兵。

水师官兵合计3123人,陆战师官兵合计2286人,北洋军合计5409人。

淘汰下来的两千人,李建安没有放弃这些人,而是让他们来到造船厂工作,负责后勤和工程。

这半年来,蒸汽机的生产同样如火如荼,小型蒸汽机批量生产,速度很快,一个月产能增加到十几套。

几十套小型蒸汽机,主要卖给运河船东,还有郑芝龙一部分。

长江上的水运公司迟迟得不到供货,颇有些怨言。

来自欧洲各国的船长和商人已经得到消息,他们想尽办法想要弄到一套蒸汽机,却没能成功。

西班牙和英国准备派遣商业间谍打入李氏机械内部。

荷兰和葡萄牙的办法是挖李氏机械技术人员的墙角。

李建安没有在意这些,如果他要完全保密,就不会对外销售。

李建安不怕技术泄密,李氏机械已经有了技术优势。时间差够了,无论是谁,想要追赶都会很难很慢。

哪怕欧洲各国立刻开始追赶,想要研制出树脂胶和制造工艺,也要花费数年时间。

精明的荷兰人找到李建安,大大方方要求购买蒸汽机,甚至要代为销往欧洲。

李建安拒绝了,蒸汽机供不应求,没必要给他们追赶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