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火炮的认知

风流大宋 林二虎 3091 字 2个月前

“苏相批评的是,雷火鞭无非是图的它声如霹雳!十分热闹。”蒋之奇虽然被怼,却也心服口服。

“那么雷火鞭里多装一些火药,不就能喷射得更远吗?”章惇有心求教。

苏轼立即摇摇头道:“雷火鞭里的铁子喷射的距离,的确与鞭身装的火药多少相关。但问题是,火药一装多,这雷火鞭就容易自己炸裂,直接伤到发射之力。所以,禁军里持雷火鞭表演的士兵,每个月还需多拿几贯卖命钱!”

苏轼见多识广,一旦谈及这类事情,宰执们多谈不过他。

“所以,张嵇仲奏报中提到了现在运至高邮的那一门大炮是用青铜铸就的!”

“是啊,要想牢固,自然是要用到青铜。不过,花上这么多的铜料铸成这样的东西,也只有徐之能有这么大的手笔啊!”苏轼淡淡地说道。

蒋之奇最后则说道:“侯元功如今主持东南海事院,东南水师里到底有无此物,去信问了便知。而且这次泰州张嵇仲即说到这秦徐之在高邮城运回了一尊,介时让兵部职方司派个人去看看实物,不就清楚了么?”

其实,章惇原本也是与苏轼差不多的看法,只是他天生对于秦刚有着那么一点不敢轻视的心态,所以对于这些传闻,他竟然却是多了几分愿意相信的心理,这才拿到这里小小地讨论了一番。

几天后,兵部职方司的官员到了高邮,先是在知军知县的陪同下,到了高邮东城门的城墙上,看了这尊被当地百姓称为“霹雳大老爷”的青铜火炮。

为了钦差视察,地方官员还专门为他演示了用这火炮对空燃放药发傀儡的效果,相比于平时只能直接在地上燃放来看,用这门“霹雳大老爷”可以射得更高、更好看。

然后,又在这炮膛里放置了一些与普通鞭炮一样的火药包,点燃之后,从炮膛放出来的声响,也确如霹雳,非常雄壮。

职方司的官员看了,也是赞叹不已,说这东西要是让礼部来仿制,倒也是个办大型仪式的好东西。就是这炮身要用这么多的青铜,除了京城里,其它州县也未必就能推广得下去。

关于这门青铜火炮的铸造方法,秦刚本人虽然在家丁忧,不便出来相见,但他也已经整理了一份手册,交给对方让其带回。

他一点也不担心,朝廷对这样的初代青铜炮进行仿制。

其实就像政事堂里议论的那样,单纯的鞭炮原理已经问世了很长的时间,但是古人只是摸到了这个门边,却无法真正明白其中关键的原理。

火炮的真正的关键点只有两个:

第一是炸药,大宋对此的认知与能力仍然停留在火药层面上,并且就算是火药也做不到配方精准,不仅不同的作坊出来的火药有差异,就是同一个作坊不同时期的火药,它的威力也不一样。秦刚从轰天雷制造开始,就要求对于炸药配方要极为严格地约束标准,这样才能在爆炸时能够保证其对铁制的外壳产生出统一、足够的破碎力。

第二便是火炮的炮身用料,如果想要用成本比青铜低的铁料,那得一定要选用优质铁矿石,比如现在交趾那里的铁矿。然后还要有极高的冶炼技术:在流求的冶炼所,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才确定好符合要求的炼钢流程与标准,并还受限于优质铁矿石的不足,产量一直有限。而再看此时大宋的炼铁,数量虽然逐年上升,但是出来的这些铁料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根本就别指望它们能应用在火炮炮身上。

所以,秦刚便在这里采用了质量稳定、当然成本会巨大的青铜,然后只安排用这样的炮身去发射各类火药烟花以及空响的火药炮仗,也就是一种造价昂贵的礼仪用具,这倒也是符合大宋王朝一贯的风格。

职方司的官员回京复命的时候,东南海事院的回复也到了。

侯蒙汇报道:“关于东南水师,的确也有几艘旗舰上装配了此物。不过,绝非可以发射所谓铁弹丸的那种火炮,而只是在交战之中使用单纯的火药,以燃放出巨响,震慑敌人。又或者在海上,可以用这种巨大折声音相互联系所用。”

于是,关于火炮的这一轮质疑,朝堂中的意见很快也就平息下去了。与其相比,他们更关心轰天雷与旋风炮的装备以及普及。

只是秦刚这头,在这轮纷争结束后,对于这个黑龙阁,有了深深的警惕:

“又是好一招借力敲打,对比一下我们朝堂对于火炮的态度,这个黑龙阁的确是不简单!”秦刚下了一个断定,“我朝不以为然,他们却甘愿孤注一掷,这些女真人,是骨子里刻着好战好兵的基因!”

虎哥一点不对秦刚口中偶尔蹦出的新名词奇怪,而且他觉得他能听得懂,这个什么“基因”,不就是所谓骨子里面的东西,生来就有的那种呗!

“京城的关北商社那边,千万不要去动,我得留着一根线好能盯住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