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邑不由向孙原投去赞许的目光:“久闻孙公子十七岁成为一方封疆大吏,周邑佩服。”
“周大人过奖了。”孙原回礼,“公瑾和我是兄弟,当不得大人如此大礼。”
周邑感激一笑,说道:“我希望你和我一起回帝都,洛阳。”
孙原双目霍然凝聚,直视周邑的双目。
周邑坦然视之,道:“我并没有想让你加入到我们的阵营,我只是想让你看看大汉的帝都,和那些暗中涌动的风云。”
“我们很老了,没人知道将来会怎么样,我们只能暂时稳定朝堂,将来需要你们这群后起之秀。你,和南郡孙大人——”他又望向孙宇,“你们无疑是代表,瑜儿有你们代为教导,我也很放心。”
孙原沧然点头,长长拜倒:“孙原受教,必当尽力而为。”
周邑笑笑,又坐了下去。
孙原长叹一口气,继续本次颍川书院的书会。
“虽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追根究底,还是因为政治不足,自古以来,战争都是政治之延续,避免战争,唯有政治重生。”
“那只能修改官制了,或者——”孙宇依旧是那份诡异的笑容,“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办法。”
孙原摇头:“皇上不会让我们这么做的。”
“不一定。”孙宇看着许劭和许靖,“两位大人在,不知道两位可否办到呢?”
许靖和许劭互视一眼,同时摇头:“难于上青天。”
荀爽望着这些人,不由轻声咳嗽了一声,小声道:“各位大人,书会还在继续。”
许靖耸了耸肩,和孙原、孙宇一起回到座位上。
无视荀爽皈依古格的言论,孙原和许靖还在小声谈论。
“文休兄,真的丝毫可能都没有么?”
许靖摇摇头:“陛下正忙着建造万金堂,没有余钱,而且,现在宦官和外戚当政,无懈可击啊。”
“现在北军只剩下了五个营,是屯骑、越骑、射声、长水和步兵。不过五千人,但是一旦黄巾之乱爆发,帝都势所难免,所以,必须增兵。”孙原想都没想,“在八关设立都尉,北军五校尉增至原来编制的八校尉,最好可以编回南军,这两支军队足以护持帝都。其余的就交给我们这些州郡太守们吧。”
许靖点头:“我自当尽力而为。”
“我需要朝廷的配合。”他缓步退到许靖身侧,侧视着他,“南阳要兵权。”
许靖双目陡然瞪大,惊愕万分。
“没有三万以上人马,我守不住南阳。”孙原直视着许靖的双眸,“我会交给文休兄奏折,要求兵权,没了南阳,荆州就完了。”
许靖面上静静平复,他已暗自心惊十七岁的太守,为何如此老练?!
“文休兄,这个时候,你不能不相信我。”
孙原一声冷笑。
许靖无话可说,这个少年,绝对是经世之才。
“在座的各位不少都是朝廷的孝廉,有官命在身。”荀爽还是不停的谈论,“黄巾之乱势必要揭竿而起,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冀州士子的席位上站起了审配,他不顾身后一人的反对,霍然站起:“黄巾之乱已经迫在眉睫,必须直接上报给朝廷。”
李儒摇头道:“王允、周邑两位大人都在,何不先听听他们的意见?”
审配登时感觉李儒话中有话,一看王允和周邑脸色,立刻明白过来,轻轻点头,已然明了。
看着一大批人向自己望来,王允苦笑:“各位是不是非逼我说?”
“朝廷里面确实有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黄巾必反的事件。但是,何进大将军根本见不着陛下的面,我们这些议郎也无法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议。尽管朝中的士人已经联合,但是问题还不断啊。很难形成一股势力去对抗宦官和外戚。”
小主,
看着尴尬的王允,孙原不由起身扶住他。
“大人不要没有信心。天下能人志士不在少数,总会有办法的。”
“朝廷没有机会让他们进入朝堂的,但是你们这些做太守、刺史的却可以。”王允突然面露喜色,转身冲在座的各位名士大喝:“各位,大汉已在生死存亡之际,请各位不记嫌疑,投于各位州郡太守幕下,可以施展才华,救民于水火。”
孙原、赵空登时哑然。
王允啊王允,你还真是害人不浅啊。
在场的各地郡守也就是孙宇、孙原、赵空三个人,王允这话好像就是替这三人说的,令人听起来不由觉得刺耳。
尤其是孙原,现在帐下不是许靖、华歆这等惊世骇俗之辈,就是徐庶、陈宫这些才华横溢之人,要是再有人投奔,难免会让人想到什么了。
王允没有注意到孙原的尴尬,依旧说道:“大厦将倾,但是只要州郡不乱,我们就有机会稳住朝堂,稳住了朝堂,就等于稳住了天下,只有这样,大汉才可以中兴。”
“好了好了,还是不说这个了。”看看时辰都快到点了,赵空不觉无语,说了一上午,没听见什么有用的东西。
“既已到了用餐时辰,各位请至书院后山用餐。”
荀彧站起来,长声说了,便和荀攸、荀衍、荀谌等人一同站在门口来往送客。
孙原一直在看着王允。
他转身看着孙原,一脸愁容。
“帝都的事情,我多少还知道点。”
紫衣轻飘,他微笑着说:
“何进大清虚军现在身边有很多幕僚,像蒯异度等人都是荆襄名士,相比,这次颍川书院的书会,他们也一定会来吧。”
王允不由愕然。
他如一片紫云,飘然远去。